蓝卡车牌识别系统为满足不同场景下外来车辆的智能化管理需求,我们提供了两种基于二维码的访客通行解决方案:“提前预约码”与“入口登记码”。两者均通过平台与车场系统的数据交互(核心为接口3.19)实现高效、便捷的车辆放行,但其应用模式与业务目标各有侧重,旨在全面覆盖从计划性访客到临时性访客的管理需求。
方案一:提前预约码(预授权通行模式)
1. 核心定位
适用于对安全性和管理规范性要求较高的封闭性或限制性区域,如住宅小区、企业园区、政府单位、私人车库等。此模式强调 “事前审批,授权通行”。
2. 适用对象与场景
对象:受邀访客,如业主的亲友、公司的客户、预约的供应商等。
场景:访客行程确定,需提前获得入场许可。例如,业主为来访的亲友生成一个预约码,访客提前填写信息,即可在约定时间内无障碍通行。
3. 业务流程
生成预约:被访者(如业主/行政人员)通过管理后台或小程序生成一个专属的“提前预约码”,并发送给访客。
扫码登记:访客在到达前,使用微信等工具扫描该码,填写本人的车牌号码以及预计的进场和离场时间段。
数据下发:平台接收信息后,通过接口3.19将车牌号及有效时间段下发至目标车场管理系统。
车场授权:车场系统将此车牌信息加入特定时段的“临时通行白名单”。
识别放行:在预约时段内,该车辆到达车场入口,车牌识别相机抓拍车牌后,系统实时校验白名单。
校验成功:自动开闸放行,体验流畅,无需任何额外操作。
校验失败(如车牌不符或不在有效期内):道闸不开启,并进行提示。
4. 核心价值
对管理者:实现车辆准入的精细化、可追溯的管理,提升区域安全性。
对访客:免去到达后登记或联系业主的步骤,实现“无感通行”,体验最佳。
方案二:入口登记码(即时登记通行模式)
1. 核心定位
适用于对车辆流动性管理有要求的开放式或收费式场所,如旅游风景区、商业广场、公共停车场、物流园区入口等。此模式侧重“现场登记,启动计费”。
2. 适用对象与场景
对象:所有临时性的外来车辆。
场景:车辆已到达入口,需立即完成信息登记方可进入。例如,车主开车至景区停车场入口,发现无空位取卡,需扫码登记入场。
3. 业务流程
入口扫码:车主驾车到达通道入口,现场扫描张贴的“入口登记码”。
信息填报:在打开的页面中,快速输入本人的车牌号码(预计出场时间有时为可选项)。
数据下发与指令执行:平台接收信息后,立即通过接口3.19将车牌号及指定的通道编号下发至车场系统。车场系统同步执行两个关键动作:
a. 创建停车订单:以此车牌信息为核心,立即生成一条新的停车订单,入场时间记为当前时间,为后续的计费、缴费提供依据。
b. 驱动开闸:向申请来源的指定通道的道闸设备发送即时开闸指令。
放行入场:道闸抬起,车辆即可进入。整个过程耗时极短,类似“云取票”。
4. 核心价值
对管理者:实现对所有入场车辆的100%线上化登记,是规范管理和收费流程的起点,避免了传统取票机的成本和故障率。
对车主:解决了未提前预约或无法取卡的临时车辆的入场问题,流程简单快捷。
总结:蓝卡停车场道闸,提前预约码”和“入口登记码”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车辆访客管理矩阵。前者服务于计划内的、需授权的通行需求,是安全管理的前置关卡;后者服务于临时的、以计费为导向的通行需求,是高效运营的入口环节。通过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案,各类车场都能显著提升管理效率与用户通行体验。其背后依赖的接口3.19是实现平台与车场系统无缝对接、数据实时同步的技术基石。